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文化櫥窗

歡喜 執著 藝趣人生--陳在南(1918-2012)資料展
發布日期: 
103-04-01
類 別: 
文化櫥窗
詳細內容: 
展出日期:2014/4/1~2014/6/30

歡喜 執著 藝趣人生--陳在南(1918-2012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位按步力行追求真善美未曾停留的苦行僧(鄭世璠評)
 
陳在南,大正七年(1918)出生於北門大街,先祖維閣於乾隆時由泉州武榮(南安)渡台,在米市街開設「陳和興」郊行,經營布帛及米礱「生理」。,「陳和興」是塹郊「金長和」中的「新抽分」重要成員,也是同治年間創設的內天后宮南安媽祖會管理人。就讀新竹第一公學校時,「時間外」學習漢學,對書法藝文極有興趣,常被其父學溪先生的書法所吸引,經常多方設法取得墨蹟及家藏書卷後,欣賞習作。公學校五年級時接受李澤藩老師「圖書」課的指導,啟發他在繪畫創作的興趣。

1932年新竹第一公學校第二十八回畢業後,考上新竹中學校,由於其父在商業經營時,被人牽累而陷困境,無法就讀,在村木校長及石橋年雄老師的說情要求下,家中不得不勉強允諾入學。就讀期間,不僅無法購買上學必需用品,有時午餐甚至要以「水道水」充飢,備受貧困苦擾,實難以繼續升學,一學期後辦理休學。1933年考入公費補助的總督府台北二師範學校演習科,在七年的就學期間內,每年向新竹第一公學校保護者委員會借貸一百元,利用這筆可觀的貸款,完成師範學業。

在台北二師就讀時,每週兩小時的美術課,都由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,長於油畫,素描功夫非常繁實,創作題材廣泛的小原 整老師負責。每次上課時都主動坐近講台旁,多方親近老師,經常得到老師的耳提面命,殷切指導。每逢假日都攜帶便當,往台北近郊寫生,或在美術教室習作,並請老師一一加以指正,選用最低廉價格的著色顏料及紙張,既使無法購齊繪畫時的必備物料,在窘迫困乏中始終不放棄繪畫。最重要的是從小原老師感受到做人應有的態度,尤其是老師在數次入選「帝展」後,為了獎勵後進,不再參展的胸襟,以及「畫展的目的是供人觀摩、研討,絕不出賣畫作」的堅持,對他的影響尤其深遠。

1940年演習科畢業後,回到母校新竹第一公學校,由於求學過程的艱苦辛酸感觸尤深,對於家境困乏的學生也特別的照顧,遇有家貧無法通學的學生,則安置在家中多方照顧至畢業而後方止。1946年取得台灣省中學美術教員甄選合格,限於家計,工作無法施去興趣。1949年辭去教職,轉與親友合夥經營怡和棉紡織,1956年在東門開設東南書局,當時書局兼售愛國獎券,昔日受他教導的學生,經常不約而同的在店前熱切的招攬顧客,在在顯示出他教學的無盡付出的結果,在文教事業經營順暢之餘, 有充裕的時間及經濟能力,重拾畫筆,投入年少以來志趣所在的繪畫。

在長期的創作裡,畫作題材的選取,並非特別固定,無論人物、靜物、房舍、樹木、海洋、花市,尤其是新竹名勝古蹟,都是創作的對象,希望透過色彩的表達,做歷史的傾述,留下鄉土記錄。國外雪景的處理更是另一特色,初期處理雪景,用色頗難掌握,面對一片雪的景物,細細體會其中豐富的色彩變化,山頂、雪地看似一團白茫茫的景色,實際上是有著極大的不同,在表達上,如同國畫「墨分五色」的要訣是一樣的,在長期探索,努力下,體會出表達天空、雪景、水影變化的奧妙,展現創作的特色。

1959年起,「靜物、後龍溪畔、太平公園、料亭湖畔、北美雪景、芝加哥風景」等作品相繼創作。在美展方面:從參加台灣省美展以來,每次作品皆獲入選,其中「檳城賣花女」(1971),「銀色的鄉村」(1980),「清晨、陽光、村道」(1984),獲得優選,「雪地晨景」(1978),「雪景」(1983)獲省政府獎,「咖啡店」(1980)獲大會獎,1985年後,以邀請資格參展,免審查。1990被聘為評審委員。在台陽美展方面,自1952年起,至1978年間,入選九次,1982年「雪景」,獲得金牌獎,1983年「教室」獲銀牌獎,1984年「朝陽映雪」獲銀牌獎,1985年後被推選為會友,免審查。1988年被推舉為會員。

在國外部份,自1986年,日本第71回二科美展起,連續獲得十次入選。二科美展在日本被視為美術界的最高權威,畫壇認為「二科美展入選,才可以稱為畫家」。他認為「參展一方面可以肯定自己繪畫水準。另一方面可觀摩了解名家大作的技法,甚至進而獲得前輩大師的指導,是最難得的學習機會」。

經歷了六十年的努力創作,獲得藝壇上的無數殊榮,始終堅持:「目前對作品,並不滿意,再過十年後,可能會好一點。」,持續不斷的追求完美,就是他一生堅持的理念。更是小原 整老師「進入藝術界,要有勇氣,要有認真態度」信念的實踐。       (張德南 撰)
相關圖片:
瀏覽人次:524 人    更新日期:107-10-25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