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櫥窗
「從西國到新竹─三十三觀音巡禮」資料展
發布日期:
107-01-09
類 別:
文化櫥窗
詳細內容:
展出日期:2018/1/9~2018/3/31
從西國到新竹-三十三所觀音巡禮
一、 複數聖地的巡迴參拜
朝聖是世界各宗教信徒共有的宗教行為,透過徒步巡禮,到單一明確具體的最終目的地,如麥加聖地耶路撒冷聖城朝拜,完成信仰的實踐。日本的單一朝拜通常稱為「參詣」如「伊勢參宮」,但朝聖在日語中通稱為巡禮(順禮),遍路以本尊或聖蹟的聖地群巡迴禮拜。
西國巡禮是由三十三個札所(寺院)依序編號構成的參拜空間領域,進行多次複數參拜巡禮,巡迴的過程,並非僅是從起點到終點行走的模式,是巡禮與單一朝聖最大的差異。
二、 西國巡禮發展概述
西國巡禮起於718年長谷寺德道上人,因入夢的閻魔王告諭,要巡禮奉拜救世觀音的淨土三十三所,免受地獄之苦,並得觀音普渡之利,由於未被世人接收,將三十三顆寶印(納經朱印)收藏中山寺。987年花山法皇直熊野那智山參拜時,菩薩化人再諭示,於是掘出埋藏270年的寶印,復興三十三所巡禮。
西國巡禮包含大阪京都地區,全程長約一千公里,徒步約三個月,為了減少負擔,室町時期,以各札所的本尊、環境地貌、御咏歌,建築及本靈場各札所取砂等具有聖地象徵模式,移植為「複製靈場」(地方靈場),以小祠、石佛為札所,漸有簡化傾向,無法長途跋涉的信眾,在地方靈場巡拜,可以得到朝拜本靈場一樣的功德,不斷地複製下,傳達到日本各地。江戶時代規模由一國一郡到鄉村,江戶中期簡化的小型靈場出現,佛堂三尺高的神龕「造三十三所大士像……,歷歷在目,不舉一趾,以償巡禮之勞。」或是參道做螺殼一樣螺旋狀,往上往下通路不同,上下佛堂一次就完成巡禮,功德相同。
三、 台灣新西國巡禮
西國巡礼是本尊崇拜與原創靈場,具歷史性、本源性,為移居的日人從各地佛寺捐募石仏建構、維繫傳統依賴的資源,滿足了與原鄉的認同,遂成為全國靈場巡礼中最好的選擇。在台的觀音靈場有台北(觀音山1926,中正山1931)、基隆(月眉山1928)、宜蘭(由南方澳南北發展1928)、新竹(十八尖山1929)等地。
四、 新竹新西國巡礼概述
清代十八尖山是官山義塚,清塚之後,1924年在十八尖山建遊覽公園,1928年新竹街役場正式劃為「全島唯一的森林公園」。
1.1929年向山口縣德山市訂製花崗岩造,經費用2300圓,石佛為淺浮雕、基座粗糙,僅有番號無本尊名字,發起人、起造者均無台灣信徒。
2.在「聖戰」與「復國」衝擊下,十八尖山成封閉之地。
3.六0年代後的境遇:1963開放後抗日情懷的「關注」,1977年自由車場修建,都造成不同層次嚴重傷害,現在25尊。
五、 結論
新西國巡礼是複製靈場,在台日人利用日本獨特的巡礼教活動凝聚移民內部間的歧異,並藉此與日本原鄉認同連結,將莊嚴的朝拜與世俗的旅遊經由石佛參拜,做了成功的相互轉化與融合。
新竹觀音石仏是目前台灣原地保存石仏(野仏)數量最多最佳的稀有性文物,是外來殘存的文化遺產,在歷史文化藝術及相關學術研究是值得珍視的。在文化保存上給予應有的地位,應有的尊重,是一個「文化城市」的職責所在。
從西國到新竹-三十三所觀音巡禮
一、 複數聖地的巡迴參拜
朝聖是世界各宗教信徒共有的宗教行為,透過徒步巡禮,到單一明確具體的最終目的地,如麥加聖地耶路撒冷聖城朝拜,完成信仰的實踐。日本的單一朝拜通常稱為「參詣」如「伊勢參宮」,但朝聖在日語中通稱為巡禮(順禮),遍路以本尊或聖蹟的聖地群巡迴禮拜。
西國巡禮是由三十三個札所(寺院)依序編號構成的參拜空間領域,進行多次複數參拜巡禮,巡迴的過程,並非僅是從起點到終點行走的模式,是巡禮與單一朝聖最大的差異。
二、 西國巡禮發展概述
西國巡禮起於718年長谷寺德道上人,因入夢的閻魔王告諭,要巡禮奉拜救世觀音的淨土三十三所,免受地獄之苦,並得觀音普渡之利,由於未被世人接收,將三十三顆寶印(納經朱印)收藏中山寺。987年花山法皇直熊野那智山參拜時,菩薩化人再諭示,於是掘出埋藏270年的寶印,復興三十三所巡禮。
西國巡禮包含大阪京都地區,全程長約一千公里,徒步約三個月,為了減少負擔,室町時期,以各札所的本尊、環境地貌、御咏歌,建築及本靈場各札所取砂等具有聖地象徵模式,移植為「複製靈場」(地方靈場),以小祠、石佛為札所,漸有簡化傾向,無法長途跋涉的信眾,在地方靈場巡拜,可以得到朝拜本靈場一樣的功德,不斷地複製下,傳達到日本各地。江戶時代規模由一國一郡到鄉村,江戶中期簡化的小型靈場出現,佛堂三尺高的神龕「造三十三所大士像……,歷歷在目,不舉一趾,以償巡禮之勞。」或是參道做螺殼一樣螺旋狀,往上往下通路不同,上下佛堂一次就完成巡禮,功德相同。
三、 台灣新西國巡禮
西國巡礼是本尊崇拜與原創靈場,具歷史性、本源性,為移居的日人從各地佛寺捐募石仏建構、維繫傳統依賴的資源,滿足了與原鄉的認同,遂成為全國靈場巡礼中最好的選擇。在台的觀音靈場有台北(觀音山1926,中正山1931)、基隆(月眉山1928)、宜蘭(由南方澳南北發展1928)、新竹(十八尖山1929)等地。
四、 新竹新西國巡礼概述
清代十八尖山是官山義塚,清塚之後,1924年在十八尖山建遊覽公園,1928年新竹街役場正式劃為「全島唯一的森林公園」。
1.1929年向山口縣德山市訂製花崗岩造,經費用2300圓,石佛為淺浮雕、基座粗糙,僅有番號無本尊名字,發起人、起造者均無台灣信徒。
2.在「聖戰」與「復國」衝擊下,十八尖山成封閉之地。
3.六0年代後的境遇:1963開放後抗日情懷的「關注」,1977年自由車場修建,都造成不同層次嚴重傷害,現在25尊。
五、 結論
新西國巡礼是複製靈場,在台日人利用日本獨特的巡礼教活動凝聚移民內部間的歧異,並藉此與日本原鄉認同連結,將莊嚴的朝拜與世俗的旅遊經由石佛參拜,做了成功的相互轉化與融合。
新竹觀音石仏是目前台灣原地保存石仏(野仏)數量最多最佳的稀有性文物,是外來殘存的文化遺產,在歷史文化藝術及相關學術研究是值得珍視的。在文化保存上給予應有的地位,應有的尊重,是一個「文化城市」的職責所在。
相關圖片:
瀏覽人次:1719 人
更新日期:107-10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