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社區交流站

古賢社區
發布日期: 
107-09-12
類 別: 
北區發展協會
詳細內容: 
一、里名由來 古賢里係民國三十五年(1946),由日治時代的苦苓腳大字改制而成的里,並以「苦苓腳」的諧音雅字「古賢」為里名。里境面積0.9058平方公里,民國八十三年(1994)七月人口1186人。苦苓腳大字原係明治三十四年 (1901)新竹設廳時,將清代發展的苦苓腳莊、烏樹林莊和過溝莊之一部分 (過溝仔)合併而成的庄,屬新竹廳的直轄區樹林頭區管轄;大正九年 (1920),新竹改廳設州,廢樹林頭區,苦苓腳庄併歸新竹街轄並改為大字單位;其地域範圍在今東門大排水以西、頭前溪以南、東大路77巷以東,後湖玻圳以北之地;昭和十二年(1937),苦苓腳大字在今後湖阪圳與東大路之間的土地,被日治政府徵收為新竹軍用機場用地。 二、地名釋義 (一)苦苓腳 苦苓腳地名有二義,其一為日治時代的大字名,其緣起與範圍已如前述;其二為聚落名,址在古賢里西部,東大路和烏瓦窯圳交點的東北側。康熙末年,泉州人汪淇楚在此墾殖,(伊能嘉矩,1909:49)故聚落可能形成於此一時期。據聞,聚落(三)圍在早期多苦揀樹,故名苦苓腳。在聚落中央,有一廟宇名七伍宮,相張、陳、池、伍、孫、郭、順七府王爺;相傳,這些神柢原是清咸豐年間由海上漂流之王船所攜來的香煙(用香、金紙紮成的神祇牌位)。在南寮海濱靠岸後,先被寄放於三王爺宮(今富美宮),後被苦苓腳居民迎至本地,搭草掩杞之;民國四十一年(1957)始重建廟宇,並塑金身,奉為莊頭保護神。此外,在聚落北緣,有一王先生廟,杞王佳城;相傳,王佳城為清末居住在烏瓦窯的一個單身漢,因精吱黃,並通命理,苦苓腳及附近居民常受其解運改厄之助,而尊稱其為王先生;王先生過世後,村民原將其卜葬於烏樹林;大正八年(1919),王先生墓遭頭前溪大水沖燬,苦苓腳居民乃將其遷葬於現址;昭和四年(1929),村民再於墓上蓋小廟,稱王先生廟;民國七十四年(1985),王先生廟重修,並於近旁增建(古賢)里民集會所。 (二)烏瓦窯 址在苦苓腳聚落東緣,該地土壤黏重,色呈暗灰,早期曾有人在此設窯燒瓦,因所燒之瓦呈黑色,故名烏瓦窯。瓦窯在日治時代已廢,原居瓦窯附近之居民,亦因苦苓腳聚落擴張而和苦苓腳連成一片,烏瓦窯地名已漸被遺亡。 (三)烏樹林 址在苦苓腳聚落東北部,頭前溪南岸之湳雅堤防兩側。該地原為頭前溪南岸天然堤的一部分,地面茂生樹木,故名烏樹林。烏樹林的樹林,是早期附近聚落居民的材薪來源,經長期採伐而消失;烏樹林聚落亦於大正八年 (1919),遭頭前溪大洪水沖毀而廢村;目前。此一地名已漸被遺忘。 (四)六甲 址在古賢里東緣,東門大排水西岸。即東大路598巷101弄和105弄一帶。聚落居民因早期承租聚落(三)圍六甲田地耕作而得名。 (五)牛肚巷 址在苦苓腳聚落西側,東大路77巷內。該地早期原為頭前溪南岸的背後溼地,相傳其積水沼澤狀如牛肚,故名牛肚仔;沼澤被闢為水田後,有四、五戶人家遷入而成聚落,該聚落及進入該聚落的小路,則被稱為牛肚巷。 (六)後湖坡圳 乾隆十年至十一年間(1745-1746)開築的水圳,(波越重之,1907:47)圳道在後湖(在湳雅里)引隆恩圳餘水,經樹林頭(在士林里)、過溝仔 (在機場內)、大店南緣(機場內),至棟榔西南緣以水棍過烏瓦窯圳,流至船頭莊東緣入頭前溪。
相關連結:
瀏覽人次:1826 人    更新日期:107-10-22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