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社區深度之旅

東鄉‧農村‧採果趣
發布日期: 
107-09-12
類 別: 
100
詳細內容: 
  ~東香社區~
香山區原為新竹縣的香山鄉,民國七十一年新竹縣升格為省轄市時,併入新竹市。『香山』地名的由來,相傳有二種說法,第一種傳說據香山鄉公所調查:鄭成功治臺時代,此地為竹塹社番所居,番民未將居所固定名稱,直到漢人大量遷居此地之後,目擊大坪頂一帶,漫山遍野盛開不知名的美麗花草,氣味芳香濃郁,故稱之為『香山』。而東香里是因為它位在香山區的東邊,漫山遍野盛開不知名的美麗花草,氣味芳香濃郁,所以就叫做東香里。
東香里,原本是一個散佈於河谷地的散村聚落,居民多以務農維生。還記得小時候不管走到哪,都可以看見農民們低著頭忙著插秧、播種、收割的情形,而土裡的蚯蚓、水溝裡的泥鰍、樹上的知了、田裡的白鷺鷥,更是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然而,隨著時代的遷移,產業型態的改變,大量透天社區、大學的興建,帶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,而新設交通便道與市區生活機能的連結,使得原有農村型態轉變為新舊並陳的都市外圍生活圈。
「東香公園」原本一眼望去是一片的荒園,經由兩年來社區居民努力從事社區總體營造,在這片土地上紀錄著社區居民有感動、有汗水、有歡笑、述說著每一個人的心情故事由著莫名的悸動和感情,因大家對這片土地有情、有義、有愛對這片土地的付出,有了代價及成果。延續99年社區環境綠美化改善環境,配合100年環保局、林務局、文化局、都發處推動社區空間之美化綠化,讓社區居民認識藝術之生活美學功能及用途,可記錄生活心情與生活故事,推廣「讓每人都是藝術家」的理念,讓每次學習都是成功的經驗。在課程的過程中尋找一些原始的憾動,在不經意的時候已填滿心靈的空缺。靜待不期而遇的驚喜,人與藝術與自然的距離變近了,生命因學習而豐富,生活因藝術而發光。結合地方藝術、具藝文專長興趣之社區人士、志工等辦理之藝文特色活動。
 
~三姓公溪風情話~
河川是自然界中一項珍貴的且能永續存在的資源,其與整體生態環境、人類歷史發展、民生利用、景觀美學對人類心靈啟發等,均有密切的關係。在民生利用上,於人類的歷史中河川擔負了維持生存的重要使用,是人類與許多生物賴以維生的重要資源。在景觀美學與精神文明上,激發人類心靈的感動,常具有啟發思想與環境教育之作用。生態價值上,可提供生物棲息、覓食、生育的重要場所,並具有淨化水質等之功能。
三姓公溪為新竹市相當重要之溪流,又稱三聖公溪、三姓溪。發源於竹東丘陵西部的古車路山,向西北流至香坑,有柑林溝、茄苳湖方向的小流注入,至香山里三姓橋,會北坑、南坑兩溪於隘口,流經新竹平原,在入海處有一處珍貴的紅樹林,最後注入臺灣海峽。
現今三姓橋乃為當時南北交通必經之地,清初漢人開發香山地區時與原住民發生嚴重的衝突,據臺灣省文獻會出版的臺灣地名辭書記載,許多原住民及漢人因此喪生,其中漢人以陳、曾、許三姓十餘口被殺在今日三姓橋的位置遭臺灣原住民殺害最為嚴重,故後人在溪畔建祠祀之為這三姓十餘口殉難者建小祠供奉,稱他們為三姓公,一作三聖公,此即三姓橋、三姓公溪名稱的來源。這座小祠,原位於中華路四段三姓橋旁,後因土地糾紛,改建於香山中學對面山坡上。
 
三姓公溪主流長7.5公里,流域總面積為10.64平方公里,佔新竹市總面積的10%。
三姓公溪整條藍帶系統最美的一段落在新竹東香社區,早年溪河穿岩削石,留下陡削岩壁,為地方人所讚嘆!然近年來隨著水資源議題被重視,社區居民對三姓公溪的生態資源調查、維護列為保育河川、維護水資源的重點工作,三姓公溪除社區居民協同努力讓溪流週邊的雜草、淤泥及落葉等凌亂點清除,讓溪水再次流動,創造可供魚類及鳥類棲息之河川地環境之餘,放生溪蝦的創造生態平衡,更有其他生物棲息於溪水中,如小雨蛙、黑框蟾蜍、吳郭魚、鱧魚及柴棺龜等生物,其中柴棺龜屬台灣保育類動物,證明了三姓公溪上游農藥污染的程不會太過嚴重,替新竹市保留了一處汙染低的淨土。
 
~東窯太子宮~
香山東窯太子宮之建廟可溯自民國75年,歲次丙寅。在新竹市郊古奇峰山上所砍的相思樹,運自本地炭窯燒成木炭,因當時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,把相思樹送進窯內悶燒,在第八天左右,負責燒窯炭的彭文光先生,在深夜時常常聽到窯內傳出怪聲似小孩的哭聲,甚感有異,在持續燃燒二十餘天,再封窯十五天之後的民國75年農曆11月23日,木炭燒成出窯,進行裝籠作業之時,有一位彭阿滿女士首先發現木炭的枝椏之內,夾有一尊銅製三太子神像,經烈火燃燒多日依然不化。經推測可能是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時,為掃除本地信仰,曾大規模進行神像及祖先牌位的沒收燒毀,當時的祭祀者可能不忍神像被毀,因此將之藏在相思樹的枝椏之間,日久遺忘,相思樹乃將神像包起,又因燒炭之故,輾轉來到香山。當時現場人士有彭文光、彭萬德、古阿源、葉松田、湯遠相、古成祖、張金雲、王金城、葉捷枝等,幾經商討之後,聘請專家鑑定並開光點眼,在窯寮內暫位供人參拜,期間曾被人偷走五十九天,之後此人良心發現,送回原處,此後善男信女絡繹不絕,在這期間經眾信士的幫助,先建一座鐵架石綿瓦的小廟,於民國75年12月24日丑時吉地安位,並組成管理委員會。
姑且不論神蹟顯靈事宜是否合理,以及其在時間描述上的自相矛盾之處,東窯太子宮的廟,在常民生活史上,透露出了幾點訊息:(一)在香山有一群以炭窯業為生的人們;(二)香山東窯太子宮鄰近一帶過去有炭窯的存在;(三)香山地區的炭窯業者曾至古奇峰一帶購買相思樹運回香山製炭。(四)民國75年左右,香山地區仍有炭窯業者經營事業。
 
~德聲觀光果園~
 
德聲觀光果園位於北二高新竹交流道附近,交通便利,群山環抱,風景優美,園內種植了荔枝、龍眼、桃子、李子、柚子、橘子、芒果、菠蘿密、楊梅、香蕉、百香果、葡萄、人心果、火龍果…等各種瓜果,因此可說是一個百果園,其中以荔枝為大宗,包括黑葉、糯米、桂味、玉荷包、大丁香、無核、大齊、帝王等荔枝品種,現今主要以黑葉以及糯米荔枝為主,每年的六月底七月初就是荔枝成熟的季節,這時可看到各地遊客湧來摘採荔枝的盛況。
園區內同時設置有景觀涼亭、瓜果棚架、鞦韆、石桌椅、搖椅、水池等休閒設施,因而是夏日休閒採果踏青的好去處。
德聲觀光果園設立於民國70年,園主邱鏡明、邱聲明早年從事生產蕃薯、玉黍黍、花生、甘蔗等農作物,後來改種柑橘、蕃石榴、水梨等水果,而後才改種荔枝等水果,最早種植的荔枝距今已有六十個多年,不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每一棵果樹,成人採果幾乎都垂手可得,幾十年的果樹照理應該長得四、五丈高才對,然而由於園主長年的修整照顧才有今天矮化的成果,這也是所謂前人種樹後人食果,所以當我們在安全又輕鬆摘採品嘗荔枝的時候,也應該感唸果農對我們所做的苦心啊!
瀏覽人次:3199 人    更新日期:107-10-19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