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駐村藝術家

第一屆駐村藝術家
發布日期: 
107-09-12
類 別: 
駐村藝術家
詳細內容: 
(一)竹塹古峰窯
1陳煥堂
兼擅陶藝理論與實務、造型與釉藥、雕塑與繪畫,常運用熟稔的製陶技能和特殊坏土,塑造出別出心裁的造型,陶釉、陶畫色澤豐富,變化無窮,期許作品能接近理想中的善與美。
2葉佐燁
善用具動態效果的線條,展現形意互應的主題內涵,藉著無光釉與多變高溫釉彩,搭配靈動的曲線,轉折柔順的形跡,使作品在古雅樸拙的意象間呈現出調和的生命躍動。
3賴雪靜
作品多元化,善於將生活、繪畫、陶藝結合,利用陶藝創作、繪畫及造形設計,將內心對生命、生活的期許融合在作品上,達到藝術生活化,生活藝術化的情境。
4宋俊雄
講究樸實大方,具實用性,善用不同的釉色,突顯出作品的線條及刻紋,除實用性外更增加作品的藝術性,尤其是陶壺更具特色。
5陳瑞蓉
講究樸拙、不喜誇張,善於在簡潔線條的作品上刻紋或做不同的裝飾,配以調和之釉色表現作品的樸實無華。
(二)21號工作室
1許金烺
生命,是一種自然的永恆延續;藝術,是一種思緒的剎那定位。為使玻璃工藝達完美理想之境,四十餘年來不斷研發玻璃火熔細工雕塑技法,在現實與理想沖擊下,毅然投入創作行列。
2郭原森
接受過十餘年的繪畫嚴格訓練後,走入了可創造實體及更貼近生活的玻璃工藝;藉著這個包含無限可能的材質-玻璃,期盼將之結合各種技法及多樣媒材,表現個人的創作美學、生命價值觀、及對社會文化的關懷思維。
3鄭武鈺
近年來,努力嚐試開發幾種玻璃的新技法和材料,使得自己在每一次的玻璃創作競賽都能有新的創意展現;,雖然創作的技巧未臻成熟,卻仍然得到相當地肯定與鼓勵,堅定自己在材料、形塑的過程、製作技法的創新以及外觀造型創意的追求都是值得堅持。
(三)鏗鏗鏘鏘工作室
陳奕彰
1980年生於台灣省高雄市,從小接受美術教育的薰陶,進入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後從此接受立體雕塑概念的訓練與培養,第58屆全省美展、2003新竹美展、第21屆桃園美展都獲得雕塑類第一名的榮耀。作品【異樹】典藏於新竹市立文化局、【工業.自然】典藏於桃園縣立文化局、【希望之城】放置於台南七股鹽山。
(四)竹塹風情創意工房
1李文福
從小受到嚴謹的理化學玻璃製作訓練,較擅長空心吹製,玻璃樂器的研發將是另一個階段的挑戰,古曰:【有志者,事竟成】與【人定勝天】,相信只要努力定能漸入佳境。由於自幼熱愛玻璃,從事玻璃工作四十二年,目前服務於中山科學研究院,用理化學的空心玻璃吹製法融入新的思維,賦予玻璃新生命。連續幾年參加全國性的比賽都小有斬獲,如:竹塹風情杯獲得93年台灣創意產品評鑑,號角型創意杯獲得『工藝之夢』入選與新竹美展佳作獎。
2黃寶雪
參加了幾次的展覽與比賽,獲得殊榮贏得肯定,從此深深愛上這外剛內柔、有點粘、可塑性又極高的素材-玻璃,期許自己更加努力,終身奉獻玻璃藝術推廣教育工作。妻以夫為貴,自從與從事玻璃工作的先生結縭後,就落入玻璃的創作漩渦中結伴同行,目前擔任自組玻璃儀器公司的負責人,商務繁忙之餘,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。
(五)玉之砂晶玻璃藝術創作工房
1陳玉樹
將個人當下的心境感受,融合周圍環境而成的創作藝術,作品和心靈之間有了對話的意境;作品中不時出現的螺旋造型及圓球的表現,頗有代表多方思考、並追求完美創作的意味。
2黃順樂
當還是個孩子就很喜愛霓虹燈迷人的色彩,如今卻成了終身的志業。受邀參與第三屆國際玻璃藝術節霓虹館之規劃展出,有了難得的機會與許多知名霓虹創作家交流,得到非常多寶貴意見與指導,自此之後,開始一連串創作展覽。
3林立偉
創作理念以個人思想為主,每位觀賞者所看到的作品都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解釋,作品本身的名稱或創作的理念並不能完全代表作品,是需要透過和觀賞者的某種程度溝通、共鳴,才能算是達到作品的完成。
(六)邵尊漢工作室
邵尊漢
意象的概念將雲、水、山、步道等元素和季節的色彩,運用大塊面的量體和光的投射創作出山的系列。另一種形式平面的呈現,則以玻璃畫為主;利用玻璃的色彩和意象的形,藉以抒發個人的心情和生長的歷程和對大自然偉大包容的讚嘆,突顯個人創作的風格。
(七)陳玉書工作室
陳玉書
25年的影像生涯中經歷過各種不同創作形式、媒材的轉變,表現也就更隨心所欲。在影像創作的同時,不會去考慮所謂“評審”或者是觀賞者的想法,在意的是影像能否比較精準的傳達內心的想法。
(八)劉怡君工作室
劉怡 君
嘉義市人,從小生長在嘉南平原,喜歡熱力十射的太陽與街坊雞犬相鄰熱情的天性。實踐大學服飾經營技術系畢業後,從事服裝相關商品開發工作,一直以來就對傳統染織文化之美感到興趣。
 
相關圖片:
瀏覽人次:1675 人    更新日期:107-10-19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