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 1997年文建會中部辦公室委託東海大學劉舜仁老師、成功大學沈芷蓀老師做了「藝術家傳習創作及相關展示場所專案評估」研究,走訪了許多舊有建築物,發覺鐵路倉庫兼具寬敞的空間特性、及記錄歷史軌跡的人文特性,於是決定以此為基礎,發展出了「鐵道藝術網絡計畫」,希望透過貫穿台灣全島的鐵道,將閒置的鐵道貨運倉庫整建為藝術創作的展示場所及藝文新地標,推展地方文化特色及帶動當地藝術的活絡。有鑑於台中20號倉庫發展的成功,於是台東、嘉義、枋寮等等鐵道藝術村也陸續的成立。
如今藝術網絡串聯的起站「新竹市鐵道藝術村」也在多方積極的籌備下,逐漸成形。結合舊倉庫的歲月記憶而走出新時代的藝術潮流。希望透過帶狀的藝術連結,促使藝術的種子發芽,深植於各地,建構出新的藝文空間與族群。
藝術空間 「新竹市鐵道藝術村」位於東大路橋鐵道旁之台鐵新竹站3--5號倉庫,為磚造、木架屋、文化瓦屋面之建築,是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六年(1941年)之老倉庫,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大量減縮,在達成階段性任務後任其閒置,一度成為民間補習班之用。倉庫興建迄今已逾一甲子,然而處於其中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那歷史的洪流,朝自己飛奔而來,曾經重要的轉運地位轉眼沒落,洗盡鉛華的寂寞,而今將以藝術空間為新的定位,再度成為世人新寵。
3—5號倉庫寬敞而連續,空間淨高4.1公尺,屋內山牆高度達7公尺,室內可供使用面積約400坪左右。館舍分成大展場、小賣店、追火車月台、多功能教室、駐村工作室、親子閱覽等區域;其中,追火車月台為本市唯一能近距離欣賞火車行進的空間,能貼近火車隆隆富節奏的聲響,成為來訪朋友最喜愛的地點。
藝術村不定期舉辦各類型展演、講座、工作坊等,小賣店備有輕食飲品,於炎熱夏季為觀眾補充能量;舒適桌椅坐落於透亮落地窗邊,讓人得以享用美食、享受沁涼氛圍,在炙熱午後找到讓心情沉澱下來的地方。
鐵道藝術村成立十餘年來,不僅深入探索地方文化,建立起與民間共構的協力模式,成為推展鐵道暨新藝術實驗的據點。以進駐藝術家的方式,拉近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,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願景。
相關連結: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