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文化櫥窗

燈籠
發布日期: 
106-04-01
類 別: 
文化櫥窗
詳細內容: 
展出日期:2017/4/1~2017/6/30

燈籠
展出地點:文化局三樓文化櫥窗
展出時間:4/3~6/30
新竹燈籠的發展
燈籠自古以來與台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在傳統的生活中,舉凡婚喪喜慶,甚至商店的店頭招牌都用燈籠招攬客戶;燈籠除卻照明功能外,更具有意象顯示及訊息傳達等功能。
今日燈籠主要用於寺廟,每年元宵時節,各大寺廟無不張燈結彩,花燈比賽因此演變成盛行於全台各地寺廟的大活動。由於此一競賽頗具規模,屬於競賽性質激發製燈好手的好勝心,各種富於巧思而精緻的花燈,相繼出現於廟裡燈棚上,這項民俗藝術因此成功傳承下來。其中以東寧宮、城隍廟的規模較大,燈籠儼也成為人們娛樂休閒的一部分。
由於新竹擁有許多製作燈籠手藝的師傅,因此每年一到元宵節各方人士便至新竹選購大型花燈。新竹謝家150年以來,歷代皆以製燈為業,燈籠師傅謝水木(1922-2008)更榮獲薪傳獎,堪為北台灣燈籠製作大師之代表,而其子姪現今仍舊為燈籠技藝之薪傳承續努力著。另外,現已高齡90歲的燈籠師傅蕭在淦,作品曾獲文化部「民族工藝獎」、工藝之夢「工藝設計獎」,他的手藝精巧、作品細緻,足為一代燈師。
燈的種類
台灣燈籠依其形式分為竹篾燈及傘燈兩種。竹篾燈係以細竹篾互相交織編製而成,無法張開與縮合,通常有直筒、圓形、橄欖形三種造型,骨架外以紙糊裱,故又俗稱紙燈。因價廉物美,廣受歡迎,可用於喜慶、喪葬、做醮、普渡等場合;依其大小可分為粗大燈、尺仔燈、八寸燈、手燈、三寸燈、魂橋燈等。
雨傘燈,即係仿照雨傘般得以收縮自如,不使用時,可以收縮保管;製作以紗布糊作,成本較高,且製作過程,較竹篾燈手續繁瑣及費時。雨傘燈接受顧客訂製,依顧客要求及需要客製成桶型或圓型;其最小者為一尺四寸,增大製作尺寸以兩寸為一個單位,通常最大為二尺六寸,俗稱頭號。
燈籠製作技巧
燈籠師傅製作燈籠通常是全家人同心協力;一個燈籠的製作,必須仰賴頭手、二手、三手彼此協調及合作下才能完成。
材料
製作燈籠所需材料繁多,包括鐵骨、燈座、紗布、竹子、顏料及粗幼鉛線、鐵釘等,鐵骨及燈座為其骨架:
一、 鐵骨:支撐一盞燈籠需要龍骨二支,由八號鉛線製作。同時附著二支十二線鉛線,作為張開時阻擋作用。大小燈籠均相同,只是長短不一樣。
二、 燈座:燈籠上下各有一個圓型燈座,行家稱蜂巢,其大小形狀係配合燈籠之大小而定。
製法
竹篾燈因使用的場合有不同的規格,其製法為:
一、 使用0.25公分正方形的竹篾,燈的骨架由燈頭編起。
二、 竹骨塗勻漿糊,裱貼白紙於骨架。  
三、 上洋菜膠固定燈面,以供繪飾。
四、 題字和圖飾。
五、 以竹骨或鐵絲為掛勾,安裝燈後,便告完成。
傘燈的製作過程與竹篾燈類似但較複雜,成品相較下更為堅固。二者製作之差異主要在於傘燈燈籠撐開之處,須靠台座兩側之鐵桿支撐,
近年製作的狀況
自民國七O年代,台灣進入工業社會後,除了少數廟宇自購外,亦有信徒購買做為捐獻;一般家庭已少用燈籠,而訂購圓型小型燈籠、指定題字「福」、「祿」、「壽」、「囍」,作為藝術觀賞用途者,則相對增加。
目前台灣擁有製作燈籠手藝的師傅已不多見,民國79年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的謝水木師傅即是北台灣的代表。謝師傅製作燈籠的手藝乃得自家傳,從曾祖父由福建泉州來台落腳後,世世代代以此維生,如今他的兒子已盡得真傳,堂堂邁向第五代,正可謂燈籠世家。
專研傳統花燈製作70餘年,知名的一代大師蕭在淦,在1991年至1993年連三年獲得新竹都城隍廟元宵花燈競賽首獎,受贈「金門保障」特別獎座,天賦讓蕭在淦創意始終源源不絕,不服輸的好勝心為他奠下巧奪天工的精湛手藝基礎。
然而社會型態既經轉變,除花燈比賽外,手工製作燈籠漸漸無能賴以維生,導致現今手工燈籠師傅逐漸減少,燈籠製作巧藝亟需薪傳延續。
相關圖片:
瀏覽人次:3276 人    更新日期:107-10-25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