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友善列印 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 字級:

館舍介紹

歷史沿革
    日治時期經市區改正後,新竹市街工商業日益繁榮,衛生飲用水供給成為當時首要建設之設施。有鑑於此,臺灣總督府於1914年(大正3年)即開始規劃新竹街的水道建設。後因經費問題,幾經波折,終於1925年(大正14年)正式開工,並於1929年(昭和4年)完工通水。後來,因人口增加,用水激增狀況下。於1940年(昭和15年)擴建第二唧筒室。
取水口老照片
    新竹水道的水源為伏流水(介於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流動的水),由隆恩圳上游集合而成的伏流水為水源。
    在取水口的對岸,沉埋設置了六個集水井,收集源水後通過導水管流入唧筒井,唧筒井內之水再用裝置輸入唧筒室中的幫浦,經由鐵管抽到位於十八尖山山腰的分水井。
新竹水道旅行圖
 
建築特色
古蹟本體包括唧筒室及唧筒井。
    1.「唧筒室」為外貌洗石子之鋼筋混凝土及木構架屋頂建築,具有西洋歷史建築樣式。
    2.「唧筒井」位於唧筒室背後,內徑約6米,深約14米,側壁厚約0.6米之鐵筋混凝土圓筒形水井,由三條2.5米吸水鐵管與唧筒室連接。

 戶外景觀規劃
    市定古蹟新竹水道取水口,從取水、淨水到給水的各項主要設施均被保存下來,是一座完整性極高的文化資產。
    取水口展示館將規劃為介紹水資源之整體歷史、建築、特色的展示與說明,並加以科普教育及感覺統合的推廣。透過紙船流放過程介紹流體力學、攀岩滑梯培養感覺統合,成為親子遊樂的新據點。

室內策展介紹
    取水口展示館共有兩個唧筒室,策展主題如下:
    1.本唧筒室以介紹歷史沿革、建築特色、柴油發動機、天車等為主。以「新竹水道旅行圖」、「機械造型美與力」、「水文歷史」及「水的意象 – 回收玻璃裝置」分別帶出主題。
    2.分別以「知水」、「識水」、「惜水」及「護水」等概念,設計製作水資源裝置藝術,讓民眾藉由展覽同時,更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。


 






 

瀏覽人次:16633 人 更新日期:110-11-15
災害警示資訊區
災害警示圖示
災害警示

災害警示資訊

災害警示資訊結束